4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岫岩档案工作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服务大局、传承历史、启迪未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等领域,凭借丰富馆藏、精准服务和创新理念,构建起全面覆盖各领域的资源体系,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历史守护者与时代同行者,县档案馆以传承历史、守护文脉为己任,编纂出版县志、年鉴、党史等文献,记录岫岩发展成就与变化,展现历史文化脉络,讲好岫岩故事。
编纂《岫岩县志》。县档案馆于2019年12月启动《岫岩满族自治县志(1985——2005)》编纂工作,2020年底出版发行。这是岫岩满族自治县成立后的一部新县志,开篇设概述,主体22篇、103章、454节,末设大事记,共150多万字。志书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全面,客观反映1985——2005年岫岩各方面事实,忠实记录20年历史轨迹,彰显了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对岫岩文化彰显、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意义重大。
编纂《岫岩年鉴》。《岫岩年鉴》记载岫岩各行各业发展变化,为决策咨询提供资料并积累续志素材。自1985年起,县档案馆秉持“一年一鉴”要求,精心打造这部记录岫岩变迁的精品。年鉴设多个栏目,年均36万余字,采用分类编辑法,全方位展现岫岩风貌和成就,具有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地方特色、聚焦年度亮点三大特点,编纂流程科学完善,是岫岩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
指导编纂《岫岩乡镇志丛书》。自2021年起,县档案馆启动《岫岩乡镇志丛书》编纂工作,通过挖掘档案、采集口述史料等方式,整合岫岩历史记忆与发展脉络,填补乡镇历史研究空白,彰显文化传承使命感。
编纂《岫岩历史文化丛书》。该丛书从十个维度构建岫岩地域文化图谱,梳理历史沿革、自然资源与民俗艺术,填补地方文化研究空白,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县档案馆钩沉索隐,走访百余人,反复考证、数易其稿,确保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为文化传承立碑。
编纂《岫岩古籍——蕊蜂樵者集》《岫岩古籍——张定心柞蚕稿》。《蕊峰樵者集》由清代李翰颖于1867年编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岫岩乡土文化研究价值。《张定心柞蚕稿》是清代张定心所著,全书记载分析了东北柞蚕发展概况,并提出了改良柞蚕的具体意见,为研究岫岩早年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县档案馆历时两年完成这两部古籍的考据、校勘、翻译和出版,展现了文化传承担当。
编纂《岫岩风物大观》。县档案馆挖掘史志资源,整合山水、美食、玉石等风物文化,历时三年编成《岫岩风物大观》,填补研究资料空白,丰富地方文献宝库,对岫岩文化传承发展及乡村文化振兴、全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编写《中国共产党岫岩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该书经县档案馆多年编纂,在建党百年时成书。编修党史对鼓舞斗志、坚定信念意义重大,本书反映岫岩党组织斗争发展轨迹,展现先辈精神,填补地方党史空白,提供学习教育资料,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完成十个专题调研报告。县档案馆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对岫岩产业园区发展等十个专题开展深入调研、分析研判,历时5年形成报告专集。调研涉及众多部门和企业,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助力岫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