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岫岩 > 县情概况
    县情概况
    时间:2025-03-17 14:08来源: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作者:点击:

    岫岩满族自治县总面积4502平方公里,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近海县。下辖开发园区1个,乡镇(办事处)24个,总人口52万人,其中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全国首批成立的3个满族自治县之一。

    这里是生态水乡。森林覆盖率达71.75%,大小河流500多条,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有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10处、省级森林公园3个,被评为全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这里是中国玉都。岫岩玉储量约300万吨,主要有蛇纹石玉和透闪石玉。其中岫岩县玉石矿储量为176万吨,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玉质最好的蛇纹石玉矿。重118 吨的岫岩花玉“巨型玉雕长城”更是堪称世界之最。

    这里是菌类基地。全县有着40多年的食用菌种植历史,年种植量达到3.3亿袋,年产鲜菇33万吨,产值22.4亿元,被评为“中国滑菇第一县”。

    这里是柞蚕大县。境内现有柞园214.5万亩,年放养柞蚕2万把,年产茧量近2万吨,从事柞蚕放养6万人,全年蚕茧产值6亿元,有全国“柞蚕第一大县”之美誉。

    这里是矿藏宝库。现已探明的地下矿藏多达43种,开发利用22种,菱镁石、铁矿石、方解石、白云石和钾纳长石储量丰富,被誉为“菱镁之乡”。

    这里是满族故里。满族民间艺术太平鼓、双飞舞久盛不衰,满族食品酸汤子、火锅、桲椤叶饼久负盛名,满族剪纸、满族刺绣、皮影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省唯一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试点地区。

    岫岩县紧紧依托“中国玉都·生态水乡”的发展定位,确立了“3+3”产业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3”大传统优势产业:

    一是做强岫岩玉产业。岫岩是全国最大的玉石产地,现有大型玉器市场8个、玉石矿山7座、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以及大师创意园、玉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围绕建设世界级玉文化交流中心、玉制品加工中心、珠宝玉器交易中心、玉雕人才培养中心和玉石原料集散中心“五大中心”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到2026年累计新引进岫岩玉产业链20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项目10个以上,助推岫岩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精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作为岫岩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已覆盖到全县24个乡镇的4万多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围绕食用菌一、二级菌种的研发和工厂化菌棒种植及下游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产业招商,特别是针对香菇脆、香菇酱的研发与提纯,力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是做优柞蚕产业。岫岩柞蚕资源丰富,柞蚕放养已有300余年历史,所处位置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柞蚕二化性地区,春秋蚕均可放养且境内没有化工企业,是柞蚕养殖的天然之所。围绕蚕种、产业规模化放养和丝绸产品设计加工方面,积极招引蛹蛋白粉、蛹奶、蚕丝毯(被)加工等产业项目,逐步形成集制种、放养、缫丝、蛹茧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为柞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三大新兴产业:

    一是打造新能源项目。围绕地域承载强空间大等优势,推进总投资22亿元的三峡3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静态投资额75亿元葛洲坝抽水蓄能项目,中核集团120兆瓦、中电(成都)等投资光伏项目。积极招引抽水蓄能、储能电站、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开发项目。

    二是打造文旅项目。围绕生态和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发挥岫岩玉文化、满族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到达沈阳、鞍山、丹东等八大城市一个半小时旅游经济圈,使岫岩成为周边城市后花园和周末自驾游的最佳选择。积极引进陨石坑、巨型玉体主题开发以及冬季滑雪及温泉等特色旅游产业项目。

    三是打造高端建材项目。围绕矿产业做文章,岫岩县菱镁、白云石、方解石、铁矿石、硅石资源丰富,其中,现已探明菱镁远景储量11亿吨,占全省菱镁储量的15%,品位在47%以上矿石占总储量的77%以上,质量居全国第一。积极招引高端镁耐材、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等产业项目;在方解石方面,进行重质碳酸钙在防水行业、化妆品、环保涂料等深加工产业项目方面的应用;发挥硅资源利用价值,做好电子级硅微粉在航空航天、芯片技术研发等方面应用。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8.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2.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4.3%。三次产业比重为15.6:21.4:6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发展速度计算增长8.99%。工业用电量完成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建筑业产值完成7.5元,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亿元,同比下降6.9%;全口径税收完成7.2亿元,同比下降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496元,同比增长5.9%,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7亿元,同比下降30.1%。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2.2亿元,同比增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