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的通知
    时间:2021-09-13 15:12来源:县农业农村局作者:夏江南点击:

    按照《岫岩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的精神,我县制定了《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讨论稿)》,通过发函向社会各界和在岫岩县政府网站上征集意见,以及聘请省内食用菌权威专家进行研讨和论证,现将《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

     (此件公开发布)

    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2021年9月13日

                                                                      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讲话“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指示;落实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促进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农(经作)【2020】4号、岫岩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精神食用菌产业作为岫岩县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业产业的主要产品,在农民增收及循环经济发展和高效生态农业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结合产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产业的发展基础

    在“十三五”期间,岫岩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政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总体部署,始终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推进,使岫岩的食用菌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走向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已建成为全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岫岩县被授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团体、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辽宁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中国滑菇第一县。

    一、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自然优势。岫岩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特别适宜栽培食用菌。同时,岫岩远离工业污染,天蓝气净,水源清洁,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这些自然环境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是资源优势。岫岩拥有218万亩柞蚕场,面积全国县级地区第一。柞蚕场可作为菌蚕两用的资源加以利用,五年轮伐一次,更新的枝柴约为86万吨,枝柴颗粒是种植食用菌最优质的原材料,每年可用来种植滑菇、香菇等木腐菌5.7亿),这为岫岩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巨大的资源优势。

    三是历史优势。岫岩县食用菌人工栽培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方向发展。产业覆盖到全县24个乡镇(办事处),2021年种植量达3.3亿),产量33万吨,产值22.4亿元,从业人员超10万人,栽培品种有滑菇、香菇、平菇、秀珍菇、灵芝、木耳、羊肚菌等十几个。厚重的历史积淀,成功的种植经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岫岩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深远的想象空间。

    四是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以文件形式,制度性的把岫岩列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九个县之一,而且位列首位,充分说明岫岩在绿色发展上的优势和潜力,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岫岩发展的重视和关爱,也正式明确了岫岩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岫岩是辽宁省食用菌出口基地县,距大东港126公里,距营口鲅鱼圈港122公里,距大连港276公里,距庄河港100公里。此外,丹岫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为岫岩食用菌产品外销全国各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二、产业发展成效

    一是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近几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年均4亿),是1985年栽培总量50万段的800倍,总产量年均30多万吨,产值20多亿元。岫岩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已居于全国前列,是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其中反季香菇是东北最大的生产基地。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岫岩食用菌生产已经辐射到全县24个乡镇(办事处)190余个村,种菇农户达到2.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5%,有10万余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及与生产相关的产业,人均收入超万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岫岩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三是栽培品种丰富。岫岩食用菌栽培品种有滑子蘑、香菇、平菇、大球盖菇、灵芝、秀珍菇等十几个品种,主栽品种为香菇、滑子蘑,约占总接种量85%,其它品种比重为15%。近年来,又引进了羊肚菌、褐灵菇、猴头菌、灰树花、黑皮鸡枞菌等名贵菇种。

    四是产品质量达到绿色标准。岫岩是辽宁省食用菌出口基地县,远离重工业城市污染,山川河流纵横交错,2003年,岫岩顺利通过了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的生产环境评价,达到了绿色食品生产条件。

    五是产业化格局基本成型。岫岩食用菌产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食用菌种植产业化联合体格局。以张庄公路两侧为主线,建成年生产食用菌 50 吨以上的标准化食用菌小区 200 多个,其中超百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100多个,形成了北部以牧牛、三家子、药山、黄花甸、朝阳、大房身等乡镇为主的香菇主产区,中南部以洋河、杨家堡、雅河、石灰窑等乡镇为主的滑菇和草腐菌主产区,形成了以前营镇为中心的食用菌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县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0多个,基本实现了菌种和菌袋的半工厂化生产;全县从事食用菌产品粗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150多个,从事食用菌产品深加工的企业10几家,已经形成了食用菌盐渍品、烘干品、速冻品、罐藏品、真空软包装品等多种食用菌加工产品;全县已经建设贮量50吨以上食用菌冷藏库128个,保证了县内食用菌鲜品及时预冷和贮藏,培育食用菌经济人200余人,保证了全县食用菌产品销全国,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

    六是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岫岩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10余家,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加工产品有罐头、速冻、真空软包装等多个品种。中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深山秀”牌滑子蘑罐头,产品质量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东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松”牌食用菌罐头出口欧洲、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打造名牌产品,大幅增长了食用菌的附加值,有效提升了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岫岩滑子蘑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岫岩滑子蘑的知名度。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辽宁省制定的辽东绿色经济区战略及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发展目标,全面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工厂化、品牌化、组织化“六化”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控制生产总量,打造有机绿色食用菌营养产品,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富民强县双重目标,力争为乡村振兴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一)食用菌研发领域。加快食用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2025,全县培育食用菌研发中心3个,推广食用菌新品种5个、新技术5项

    (二)食用菌栽培领域。以生产有机、绿色食用菌产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025年,建设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100个,建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科技示范园2个,产品精品率达到90%以上,实现效益倍增目标。

    (三)食用菌产品加工领域。以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攻方向。到2025年,全县食用菌产品加工率提高到30%,打造一批高端精深加工产品。

    菌种菌包加工领域。推广食用菌菌种和菌包工厂化制作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菌包质量。到2025,改造和建设年产30万袋以上的标准化菌种厂5个,建成200万袋以上的工厂化菌包生产10,菌种菌包工厂化生产率达到60%以上

    食用菌产品流通领域。构建现代市场交易体系:把食用菌传统交易物流方式与电子结算、电子商务、大型现货交易平台结合起来,用传统批发市场为前端电商交易提供检测、备货、仓储等功能,用现货交易+电商的模式提升传统批发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到2025,食用菌销售电子平台体系覆盖全国,企业网上旗舰店做到国内外知名。

    菌糠再利用领域拓展废弃菌多元化利用渠道,开发利用菌糠制作燃烧基质、生物有机肥、无土栽培基质、饲料等产品。到2025建立废弃菌回收利用工厂3家,全县废弃菌利用率达到90%。

    第三章  重点任务

    针对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着眼于发展的客观需要,全力推进“六化”战略的实施,全方位推动产业的提档升级。

    1.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整体运行质量

      以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化为目标,强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标准贯穿于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所有关键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形成从源头到终端产品全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一)菌种生产标准化。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着力提升食用菌菌种科研、生产、管理水平,逐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食用菌良种保藏、选育、引进、示范、推广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组织有关专家做好珍稀食用菌品种的选育、引进、开发以及野生菌的驯化等工作,形成本地特有的优势主栽品种和菌种。积极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和培育现代化大型菌种厂和优良菌种试验示范基地5个,制定菌种质量标准暨菌种厂工艺流程操作标准,由生产厂家严格组织实施,依靠生产厂集中统一生产,优良菌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菌用物资标准化。制定菌用木屑、麦麸、石膏等菌需物质投入品的质量标准,由菌需物质大市场及所有经销商遵照实施;建立菌需物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频率,保证全县菌需物资投入品的优质安全。

      (三)菌包制作标准化。有计划、有重点地示范推广菌包工厂化生产,在香菇、滑菇主产区筹建年产200万袋以上大型菌包厂10家,统一菌需物质来源、统一菌种、统一制作流程。制定菌包标准和责任认定办法,规范菌包厂运行,由菌包厂严格组织实施,保障从业双方的权益。

      (四)栽培技术标准化。在现有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各类食用菌有机、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通过大规模培训和高频率示范观摩,强力组织实施。

      (五)产品质量标准化。针对食用菌鲜品及各类加工制品分别制定质量分级分类标准及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的相关标准,形成完善的产品质量体系。

      二、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彻底转变发展方式

      变“以量取胜、向资源要效益”为“以质取胜、向管理和技术要效益”,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之路。

      (一)控制香菇种植量,推进提质增效。实行精细管理。逐步淘汰目前香菇规模大、管理粗、大路货、效益低的发展模式,实现香菇种植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十四五期间,全县香菇年栽培总量控制在4亿段以内,使产品精品率达到90%以上,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二)推广代用料栽培,缓解林菌矛盾。为破解食用菌生产依赖木屑原料局面一是大力发展草腐菌生产,有计划、有步骤地压缩耗木量大的木腐菌生产规模,积极扩大高附加值的珍稀草腐菌生产规模;二是积极探索以草代种植木腐菌的研发;三是大力开发建设适宜本地生长条件的速生食用菌专用林或兼用林,减少对天然林资源的砍伐和破坏,逐步摆脱食用菌产业发展对林木资源的过度依赖。

      (三)完善区域布局,丰富种植品种。加快设施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因地制宜规划设计适宜当地生产的特色品种,大力发展滑菇、灵芝、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珍稀食用菌种植,推进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实现“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科学布局,全面提升我县食用菌生产专业化水平。

      (四)抓好基地建设,提升生产能力。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抓好食用菌基地建设。一是抓生产基地建设,按照 “六位一体、六统一分”即:政府+金融+科技+企业+基地+农户为一个产业整体,由企业负责统一建棚、统一品种、统一制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户分户栽培管理的模式,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食用菌高效规模产业园以及专业示范村、示范户。二是抓原料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地柞蚕场轮伐和林场每年正常间伐的硬杂木产生的边角料,以及大面积玉米种植产生的玉米秸秆、玉米芯,建设原料生产基地。

      (五)发展特色小镇,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引导、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香菇小镇、滑菇小镇、药用菌小镇等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食用菌小镇,真正体现食用菌产业的“优势特色”,在全国性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大力提升科技化水平,切实提高研发能力

      以先进的科技武装产业,将科技渗透到产业链条的各个节点,使产业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加大研发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引进高端食用菌专业人才,成立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培育扶持食用菌研发中心建设。

      (二)大力开展产业技术研究。自主研发和引智研发相结合,与沈阳农大、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公关,开展适宜岫岩特点的优质高产食用菌菌种研发、“两高一优”栽培新技术研发、新型机械的研发和木腐菌替代料的研发,为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三)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认真总结现有的食用菌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开展好食用菌培训工作,大力培育乡土科技人才改进提高技术水平重点发展草腐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木腐菌原料替代品栽培试验示范,在规划区域内进行成果推广。

      (四)打造监控检测体系平台。建设食用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在县里建设质量监控中心,联网全县栽培基地,形成完善的监控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管理现场,对违规用药及时取证打击。建设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全面承担农残、重金属、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的检测重任。在此基础上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岫岩食用菌产品提供可靠的质量安全保证。

      四、大力推进工厂化生产,实现产业关键环节的跨越式升级

      解决目前加工厂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特别是菌包菌种主要依靠作坊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污染重的问题,以岫岩生产区和食品工业园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加快工厂化进程,推动产业所有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提升。

      五、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提升岫岩食用菌竞争力

      将培育创建品牌作为拉动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牢牢抓住不放,以有机绿色产品为内涵,赢得消费者,行销国内外高端市场,在品牌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打造龙头企业。以食品工业园区为平台,着力打造食用菌深加工产业集群。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大型食用菌产品加工企业,依托龙头载体打造高端产品、凝聚品牌实力。

      )培育品牌商标。鼓励企业面向欧盟、北美、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推进ISO质量管理、HACCP食品安全管理等出口认证体系建设,采取奖励措施培育一批全国著名商标,拉动岫岩食用菌产品进军国内外高端市场,增强岫岩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生产基地品牌。在建立监控检测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基地和栽培户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达到有机绿色食品标准,授予有机、绿色栽培基地或栽培户品牌,发现使用违规药剂的,立即摘牌并列入黑名单。推进有机、绿色、食用菌食品认证,打造一批国家级有机、绿色食用菌生产示范园。

      )凝聚文化品牌。树立食用菌是经济、食用菌是名片、食用菌是健康、食用菌是生态、食用菌是文化的理念,将文化宣传、旅游观光与食用菌产业结合起来,与满族特色风情及餐饮结合起来,打造出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岫岩食用菌产业文化。

      )强力宣传整合品牌。建设全国性的高层次岫岩食用菌网站,开展集中统一的对外宣传,在岫岩食用菌产品包装上统一印制“岫岩滑子蘑”地理标志、“中国滑菇第一县”、“中国香菇之乡”等字样和统一设计的logo标志,提升整体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六、大力提升组织化水平,优化产业发展主体

      坚持政府引领和社会化驱动双轨并行,协力提升产业的组织化水平。

      (一)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以政府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纽带,充分发挥产业部门规划协调、规范指导、跟进服务等功能,发挥全县食用菌技术交流、互帮互助、行业自律的功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产业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二)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依托中央财政直投农民合作社契机,扶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把一家一户生产者组织起来,统一技术标准、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和商标品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保证最佳效益的目标。适时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强对产业的统合,引领产业迅速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全产业链的管理。成立县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农业农村管理单位和服务单位的领导担任,涉农相关单位为成员部门,食用菌产业发展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发展小组负责产业的规划推进、服务管理、监管执法、聘请专家等各项日常工作。

      二、打造引资洼地,营造最优的发展环境。积极包装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产业扶持资金,做好资金整合。在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方面给予扶持,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提质增效上给予扶持,在食用菌精深加工和出口创汇上给予扶持,在食用菌保鲜和冷链运输上给予扶持,在食用菌产品“两品一标”的申报和认证上给予扶持,积极吸引域内外企业家投资产业项目建设。

       三、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提供坚实支撑。人才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引进专业高端人才,重点培养县村层面的技术带头人,解决技术人才断层问题。招揽企业产品研发人才,开发广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设立专家顾问机构,为产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专家层次高、视野广的作用,在省内外著名专家中聘请几位产业顾问,为岫岩食用菌产业发展把脉,提供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六化”步伐,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