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岫政办发〔2018〕41号
各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岫岩满族自治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15日
岫岩满族自治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目 录
1 总 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 2
1.4适用范围 3
2 基本情况 4
2.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4
2.1.1区域概况 4
2.1.2水文气象情况 6
2.2 社会经济情况 6
2.2.1行政区划情况 6
2.2.2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8
2.2.3防治区内重要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 8
2.3 山洪灾害概况 10
2.3.1山洪灾害成因 10
2.3.2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10
2.3.3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10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1
2.4.1 非工程措施现状 11
2.4.2 工程措施现状 17
2.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 19
3 组织体系 21
3.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21
3.2乡(镇)组织指挥机构 24
3.3 职责和分工 24
3.3.1党政首长主要职责 25
3.3.2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26
3.3.3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27
3.3.4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27
3.3.5各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职责 27
3.3.6各工作组职责 34
4 监测预警 37
4.1实时监测 37
4.2山洪灾害雨情临界值 37
4.3 预警信息发布及处理 41
4.3.1预警信息发布 42
4.3.2预警发布方式 45
4.3.3预警实施措施 46
5 人员转移 48
5.1 转移安置 48
5.2 转移路线 48
5.3 转移安置纪律 49
5.4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49
5.5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49
6 抢险救灾 50
6.1 抢险救灾准备 50
6.1.1 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 50
6.1.2 抢险救灾准备 50
6.2 抢险、救灾 51
7 保障措施 53
7.1落实责任制 53
7.2汛前检查 54
7.3宣传教育及演练 54
7.4纪律 55
7.4.1山洪灾害防御纪律 55
7.4.2紧急转移纪律 56
7.4.3灾民安置纪律 56
8附则 57
8.1预案审批 57
8.2预案修订 57
8.3预案执行与发布 57
8.4建议与结论 57
1 、 总 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明确山洪灾害隐患,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防治体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编制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1.2编制依据
(1)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条例》;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
(2)遵循辽宁省出台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地方文件。如下:
《辽宁省水土保持工作细则》;
《辽宁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
《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等。
(3)有关山洪灾害防治方面标准、报告、大纲、技术细则等。如下: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666-2014);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等。
(4)有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1.3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可续编制,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
2 、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南部。东邻凤城市,西接营口市、盖州市,南连东港市、庄河市,北与海城市、辽阳市接壤,距鞍山市区130km。总面积4502km2,阜昌街道办事处为县政府所在地。岫岩县交通通信四通八达,岫庄铁路、丹岫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岫岩县地处辽东半岛,地势北高南低,丘陵起伏,河川交错,地形以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积平原和盆地,低山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8%以上。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9.6m。主要山脉属长白山山脉,从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脉、药山支脉、一棵树岭支脉、弟兄山支脉、大顶子山支脉、骆驼砬子支脉共6个支脉,各支脉的众多分支遍布全县,有名称的山岭500 余座,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m,也是辽南地区第一高峰。
2.1.1区域概况
岫岩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发,建置千余年。早在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 年),设大宁镇,1193年大宁镇升为秀岩县,后改秀岩为岫岩。1947年6月,岫岩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85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岫岩县,设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2年1月划归鞍山市至今。
2.1.2水文气象情况
岫岩县属于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四季比较分明。多年平均气温在6.3℃~6.8℃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12.6℃~14.30℃,年平均最低0.6℃~2.60℃,极端最高气温35.1℃~37℃,极端最低气温-29.1℃~-36.6℃,最热的天气发生在7月,平均气温22.5℃~23.30℃;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9.6℃~13℃。平均初霜期9月27日~10月5日,终霜期5月4日~5月13日,平均无霜136~152天。结冰期较霜期略短,一般11月中旬开始,翌年3月末解冻,最深冻层1.3m。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3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3.4%。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我县境内西北部为暴雨中心,一般暴雨多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而特大暴雨往往发生在7月末至8月初。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25.3mm,年内分配以5~6月为最大,约占年蒸发量的29.8%。
2.2 社会经济情况
2.2.1行政区划情况
岫岩县共辖18个镇和3个乡及5个办事处,共有村委会197个。全县总户数15.06万户,总人口51万人。岫岩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17个民族,其中满族占全县人口90%。岫岩县属满族自治县,享受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
表2-1岫岩县行政区划统计表
序号 |
行政区名称 |
行政村数量 |
自然村数量 |
总人口 |
总户数 |
1 |
牧 牛 |
6 |
90 |
15845 |
4677 |
2 |
三家子 |
10 |
112 |
17715 |
5071 |
3 |
药 山 |
5 |
70 |
12650 |
3623 |
4 |
石庙子 |
9 |
78 |
17144 |
4768 |
5 |
清凉山 |
9 |
100 |
17038 |
5088 |
6 |
黄花甸 |
10 |
105 |
24260 |
7014 |
7 |
大房身 |
6 |
75 |
13736 |
3801 |
8 |
朝 阳 |
7 |
90 |
16421 |
4457 |
9 |
大营子 |
11 |
126 |
22519 |
6758 |
10 |
红 旗 |
7 |
91 |
15115 |
4393 |
11 |
苏子沟 |
8 |
78 |
14439 |
4064 |
12 |
偏岭区 |
11 |
129 |
27246 |
7188 |
13 |
哈达碑 |
13 |
141 |
28965 |
7243 |
14 |
石灰窑 |
10 |
112 |
21493 |
5635 |
15 |
前营子 |
8 |
78 |
13902 |
3773 |
16 |
龙 潭 |
8 |
99 |
15965 |
4237 |
17 |
新 甸 |
9 |
100 |
21379 |
6321 |
18 |
兴隆办事处 |
5 |
75 |
25710 |
6927 |
19 |
雅河办事处 |
5 |
43 |
12873 |
3514 |
20 |
杨家堡 |
7 |
83 |
13389 |
3848 |
21 |
洋 河 |
9 |
91 |
15930 |
4663 |
22 |
岭 沟 |
7 |
59 |
10126 |
2984 |
23 |
哨子河 |
7 |
70 |
9634 |
2828 |
24 |
阜昌办事处 |
2 |
21 |
86663 |
32610 |
25 |
大宁办事处 |
3 |
22 |
8524 |
2441 |
26 |
仙人咀办事处 |
5 |
34 |
10558 |
2706 |
2.2.2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表2-2 岫岩县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序号 |
行政区名称 |
土地面积(km2) |
耕地面积(hm2) |
粮食总产量(t) |
1 |
牧 牛 |
209.64 |
3087 |
9860 |
2 |
三家子 |
217.42 |
3161 |
11174 |
3 |
药 山 |
152.6 |
2505 |
9558 |
4 |
石庙子 |
199.79 |
2621 |
10613 |
5 |
清凉山 |
210.95 |
3244 |
12696 |
6 |
黄花甸 |
176.4 |
4124 |
14802 |
7 |
大房身 |
181.97 |
2593 |
9082 |
8 |
朝 阳 |
205.85 |
3414 |
9852 |
9 |
大营子 |
360.27 |
4533 |
15952 |
10 |
红 旗 |
191.95 |
3289 |
10621 |
11 |
苏子沟 |
168.63 |
3046 |
9065 |
12 |
偏岭区 |
249.97 |
3404 |
12672 |
13 |
哈达碑 |
306 |
4181 |
16120 |
14 |
石灰窑 |
230.73 |
3083 |
9498 |
15 |
前营子 |
193.74 |
2811 |
9623 |
16 |
龙 潭 |
192.46 |
2957 |
10810 |
17 |
新 甸 |
122.17 |
4046 |
12025 |
18 |
兴隆办事处 |
154 |
3824 |
9341 |
19 |
雅河办事处 |
63.2 |
2412 |
4572 |
20 |
杨家堡 |
147.19 |
2836 |
11257 |
21 |
洋 河 |
206.29 |
3621 |
11190 |
22 |
岭 沟 |
119.28 |
2446 |
9488 |
23 |
哨子河 |
138.81 |
3150 |
10348 |
24 |
阜昌办事处 |
22.4 |
224 |
1679 |
25 |
大宁办事处 |
21.5 |
215 |
3785 |
26 |
仙人咀办事处 |
59.6 |
523 |
5517 |
2.2.3防治区重要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
岫岩县防治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119个,主要为学校、卫生室、幼儿园、工矿企业等。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末,初级中学8所,小学39所,幼儿园4所。详见附表2。
2.3 山洪灾害概况
2.3.1山洪灾害成因
岫岩县山洪灾害类型主要有山洪、泥石流等,其成因和特点主要有:
(1)高强度集中降雨产生大量径流汇集后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是灾害最主要的成因。
(2)河床狭窄、坡度陡、地表土层薄等原因导致山洪洪峰流量大、汇流形成快,洪水来势猛。
(3)个别群众防灾意识薄弱,涨水时习惯到河边观看洪水或打捞漂浮物,日常生活中向河道内弃渣、弃料现象屡禁不止,修建的河堤、桥涵、道路、房屋挤占河道,影响河道行洪,电力、通讯等线路距离河道较近,易遭破坏。
2.3.2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岫岩县历史上(自1950年)共发生山洪灾害13次。详见附表3。
2.3.3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岫岩县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类型多、发育程度大,危险性高,对人身威胁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稳定性差,主要威胁附近居民、学校学生、道路车辆、行人生命安全;地面塌陷、地表裂缝及地面沉陷地质灾害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隐患点相对较少,但危害面积较大,主要对矿区周边的居民、耕地、建筑构成严重威胁。
岫岩县西北部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总体山势比较缓和,但局部地区存在陡坡、陡峭山崖及人工形成的陡边坡,山沟多形成浅谷,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矿活动造成局部地区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1、崩塌:易发处多为人工筑路、采石形成的切坡,岩石裸露临空,风化严重,边坡陡峭,在受到强降雨、扰动、冻融等外部作用时,发生卸荷,诱发崩塌地质灾害。
处于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有:通庄公路黄花甸段、关陶线朝阳段及桓盖线岫岩段。
2、滑坡:易发处多为人工切坡形成的陡坡,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均有发生,边坡高度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边坡角大,岩石层面倾向与山体坡向相近,或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地表覆盖物厚度较大或经长期堆积形成较大规模松散堆积物,在强降雨或久降雨时,上覆土体与下伏基岩之间产生滑移面导致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在偏岭境内。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非工程措施现状
岫岩县自2010年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以来,建设并完善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
监测系统共建设县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1套、自动雨量站94处、自动水位站9处、多要素气象站2处。
预警系统共建设26个乡镇(办事处)的预警传真设备及简易视频会议系统、134套乡村无线预警广播、56面锣,179个手摇报警器。
群策群防体系建设共建设简易雨量站248处、44个简易水位站,明确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编制了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各级分包责任制;制作发放了《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山洪灾害宣传栏和警示牌等。组织了实战演练,组织培训乡村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监测预警人员、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等,有效提高了防御山洪的能力。同时,组建了抢险队伍,山洪灾害物资储备充足,系统性进行了防灾演练等工作。详见附表4~7。
2.4.2 工程措施现状
本县区域内有山洪沟共2条(详见附表8),2010年以来进行了部分重点山洪沟治理工作。
2.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易发区域广,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防御困难大。由于我县是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各个乡镇都比较重视山洪灾害的预防,政府在防御工作中也作了大量工作,对有山洪灾害发生的乡镇(办事处)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已经开始治理并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设施设备操作运用不规范,部分技术细节和协调问题急需研究解决,责任体系和制度落实不完善,群测群防宣传、演练组织开展不够,建设规模不足标准不高,通讯保障率需提高,管理维护需进一步加强等,都迫切需要进行改进。
针对岫岩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监测预警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虽然从站点密度上来看,岫岩县山丘区自动雨量站密度已基本满足要求。但需整合水文、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共享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数据的统一性标准;弥补监测站站点分布不均,部分重要河段未纳入监控范围等不足的现状。
重要站点的保障率不高,特别是山区电力、通信等条件限制,对公网通信、电网供电的依赖度较高,往往导致关键时候无法正常使用,需要增加通信备用信道等。
(2)预警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产生的预警,主要在山洪灾害防御等内部使用,对公众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够。山洪灾害预警中心平台虽已延伸至乡镇,但覆盖面仍然不够,现场反馈能力不足。学校、医院等公共场合和人员聚集区预警能力相对不足。有必要结合现场工情采集系统,利用网站、微信、APP客户端等平台,加大对公众的预警发布能力,覆盖人员流动区和临时聚集区。
(3)调查评价成果有待进一步运用
目前,虽然岫岩县山丘区已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发布了成果,但发掘成果运用的效果、加强成果运用的成效等,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评价分析出的预警指标,未经过实际的运用,有必要建设指标率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性率定。
(4)群测群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岫岩县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但随着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群测群防体系每年均需要补充完善;山洪灾害调查成果运用需进一步研究和加强,同时需要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常识的培训、宣传、演练,以提高群众避险意识,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5)基层防御山洪灾害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虽然近年来,岫岩县已经陆续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相关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培训时间较短等条件限制,对乡镇相关专业人员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不够,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加强。
3、组织体系
3.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
总 指 挥: |
孙鹏宇 |
县委副书记、县长 |
常务副总指挥: |
王鹏林 |
县委常委、副县长 |
|
金明龙 |
县政府党组成员 |
副总指挥: |
徐福利 |
县政府副县长 |
|
高海营 |
县政府党组成员 |
|
刘 豹 |
县政府副县长 |
|
李咏梅 |
县政府副县长 |
|
苑振超 |
县政府副县长 |
|
王智德 |
县政府副县长 |
|
周恩满 |
县政府副县长 |
|
辛 锋 |
县人装部部长 |
|
赵佩林 |
县政府党组成员 |
|
韩树果 |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
|
李 东 |
县水利局局长 |
成 员: |
赵朝玉 |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
|
陈 石 |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
|
赵云洲 |
县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
|
张 群 |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
|
王宏杰 |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
|
王明奎 |
县教育局局长 |
|
关 野 |
县财政局局长 |
|
王文军 |
县环保局局长 |
|
李雨峰 |
县城建局局长 |
|
汪志坚 |
农村经济局局长 |
|
刘金霞 |
县统计局局长 |
|
李 雪 |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
|
孙 岩 |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
|
李 勇 |
县服务业局局长 |
|
刘 键 |
县粮食局局长 |
|
王胜斌 |
县旅游局局长 |
|
陈立平 |
县农机局局长 |
|
孙玉涛 |
县供销合作联社主任 |
|
宿晓升 |
县生态产业服务局局长 |
|
刘小辉 |
县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主任 |
|
李景业 |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
|
沈 楠 |
县气象局局长 |
|
白 巍 |
县人武部副部长 |
|
刘 宇 |
县电业局局长 |
|
蔡 宇 |
岫岩联通公司经理 |
|
王金月 |
鞍山移动通信岫岩分公司经理 |
|
董昌松 |
中国电信岫岩分公司经理 |
|
王 刚 |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
|
石连平 |
县报社总编 |
|
王韶义 |
县民政局党组副书记 |
|
赵国峰 |
县交通局党组副书记 |
|
王胜喜 |
县卫计局副书记 |
|
关宝权 |
县公安局副局长 |
|
姜立新 |
县水利局副局长 |
|
马 飞 |
县林业局副局长 |
|
张 强 |
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岫岩支公司经理 |
|
刘 明 |
中油辽宁鞍山岫岩经营部副经理 |
|
祁 进 |
县政府应急办负责人 |
|
于子洋 |
县公安消防大队队长 |
|
何 鑫 |
县武警中队队长 |
|
文乾洲 |
县水文站站长 |
县级防御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行政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对全县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并明确各成员单位分工和职责;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的日常工作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人,指导所属乡镇(办事处)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指挥部组织机构:县长为总指挥、副县长为副总指挥,成员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县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和应急抢险等5个工作组(队)。
3.2乡镇(办事处)组织指挥机构
各乡镇(办事处)防御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乡镇(办事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任总指挥,主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下设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等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
主要职责:在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办事处)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表3-1岫岩县各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警指挥部主要成员
序号 |
乡镇名 |
总指挥 |
副总指挥 |
||
姓名 |
行政职务 |
姓名 |
行政职务 |
||
1 |
牧 牛 |
李树龙 |
镇长 |
高振宇 |
副镇长 |
吴 平 |
武装部长 |
||||
2 |
三家子 |
时本生 |
镇长 |
钟 帅 |
副镇长 |
3 |
药 山 |
姜贞龙 |
镇长 |
孙旬涛 |
副镇长 |
4 |
石庙子 |
张雅琪 |
镇长 |
郎永林 |
副镇长 |
5 |
清凉山 |
石 钰 |
镇长 |
马国义 |
副镇长 |
6 |
黄花甸 |
马永占 |
镇长 |
李 旭 |
副镇长 |
7 |
大房身 |
王舒泽 |
镇长 |
赵一泽 |
副镇长 |
白文兴 |
副镇长 |
||||
王玉海 |
武装部长 |
||||
8 |
朝 阳 |
刘 洋 |
镇长 |
纪子铭 |
副镇长 |
9 |
大营子 |
贾 雷 |
镇长 |
隋大军 |
副镇长 |
李 峰 |
武装部长 |
||||
10 |
红 旗 |
王金海 |
乡长 |
孙大伟 |
副乡长 |
11 |
苏子沟 |
孙晓晓 |
镇长 |
丁振海 |
副镇长 |
12 |
偏岭区 |
姚 飞 |
镇长 |
杨 东 |
副镇长 |
13 |
哈达碑 |
王新宇 |
镇长 |
王 琼 |
副镇长 |
关 青 |
副镇长 |
||||
王君伟 |
派出所所长 |
||||
14 |
石灰窑 |
杨芝涛 |
镇长 |
郑亚洲 |
副镇长 |
15 |
前营子 |
许 航 |
镇长 |
张海峰 |
派出所所长 |
衣胜波 |
副镇长 |
||||
黄威威 |
副镇长 |
||||
16 |
龙 潭 |
关贵权 |
镇长 |
孙 伟 |
副镇长 |
17 |
新 甸 |
李 晟 |
镇长 |
林树森 |
副镇长 |
18 |
兴隆办事处 |
崔喜坤 |
主任 |
罗延宁 |
副主任 |
19 |
大宁办事处 |
关 勇 |
主任 |
徐学良 |
副主任 |
20 |
杨家堡 |
王浩明 |
镇长 |
栾清芳 |
副镇长 |
肖明举 |
副镇长 |
||||
21 |
洋 河 |
徐兆朴 |
镇长 |
赵开威 |
副镇长 |
22 |
岭 沟 |
庞 冲 |
乡长 |
王洪伟 |
副乡长 |
23 |
哨子河 |
李 强 |
乡长 |
刘仁山 |
副乡长 |
24 |
阜昌办事处 |
徐忠仁 |
主任 |
王永刚 |
武装部长 |
25 |
雅河办事处 |
张 威 |
主任 |
叶景章 |
副主任 |
26 |
仙人咀办事处 |
于晓军 |
书记 |
庞宝玉 |
副主任 |
3.3 职责和分工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党政首长负责制。
3.3.1党政首长主要职责
①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辖区内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
②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③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
④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⑤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3.3.2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负责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①贯彻执行有关防御山洪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辖区内的防御山洪工作。
②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部署年度防御山洪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洪职责,落实防洪任务,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山洪准备工作的思想、组织、物资、技术“四落实”。
③遇大暴雨、大洪水等较大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防御山洪抢险工作,减少灾害损失,灾后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生产自救,修复水毁工程。
④督促和帮助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流域规划,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制定本辖区内的防御山洪灾害方案。
⑤按水利工程的分级管理原则,组织落实每次工程的防山洪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⑥进一步完善防御山洪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决策指挥水平,逐步实现防御山洪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3.3.3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工作。
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御山洪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执行同级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②掌握雨情、汛情、灾情,必要时发布洪水警报和汛情公报,编写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报告。
③负责协调、检查、督促各项防汛抗洪和救灾措施的落实工作。
④组织制订防御山洪方案,检查、督促各项防汛抗洪和救灾措施的落实工作。
⑤协助组织防洪抢险队伍,组织防洪信息系统建设;督促、检查和落实有关防洪物资的储备。
⑥组织防御山洪准备工作检查,督促、检查、落实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
⑦组织开展防御山洪灾害宣传,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和清障工作。
⑧完成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3.4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县水利局: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行业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县属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负责组织和督促全县重点水利工程的隐患排查工作,制定全县防汛抗旱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应急处理和水毁工程修复计划的编报;制定全县防洪预案及水利工程运行调度方案,指导重大险情的抢护和水毁工程的修复;提出防汛抗灾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等计划;负责水利工程及设施设备受损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上报工作;负责水产养殖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雨情及天气变化趋势分析资料,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负责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防汛指挥系统及重要水利设施,如需进行防雷安全检测,由气象局防雷中心负责;负责组织开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负责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领导、防指成员、乡镇区(办事处)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土壤墒情信息。
水文站:负责及时通报有关水情、雨情及河流洪水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水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水毁水文设施的修复工作。当岫岩水文站水位将要或已经达到警戒水位74.10米时,要加密观测水文情况,并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向县防指报告土壤墒情及地下水位情况等信息。
县农村经济局:负责农业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应变技术措施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工作;及时掌握农业洪涝旱灾情况,负责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经济作物收益损失评估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做好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灾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对减轻农业灾害损失进行指导;协调安排归口管理的救灾物资,优先保证防汛抗灾的需要。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做好有关防汛抗灾工程、非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立项和投资计划安排等工作(协调安排防汛抗旱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抗洪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计划);督促检查本系统有关单位做好防汛抗旱的资金安排调拨、物资储备供应工作;负责全县防汛抢险及抗旱电力、柴油、汽油等能源计划的调度和工业生产救灾的协调工作。
县城乡建设管理局:负责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及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管理,保障城区供水安全;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作,根据防洪总体规划,组织提供必要的防洪抢险物料;监督、检查市政排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组织做好城区排水管网的畅通,承担城镇防汛指挥部日常工作,配合城镇防指做好辖区内阻水桥梁的爆破拆除工作。
县财政局:协同县防办申报、筹集、安排防汛抗旱和修复水毁工程所需资金,并及时下拨,监督使用。
县民政局:负责受灾范围、受灾人口、受淹区域、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负责救灾和灾民的生活救济安置工作;负责接收救灾款物捐赠和发放救灾款物;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灾情数据审核把关并汇总统一上报。
县林业局:负责林业生产的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自救工作;负责抗洪抢险和抗旱所需木材等物资供应工作,做好林区防汛和汛期所需木材的管理工作。
县农机局:负责组织防汛抗旱机具的储备、供应和调配以及维修,做好农用抗灾机具的技术服务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人员以及洪灾区人员撤退、物资外运等所需车辆的调度、运输工作;负责公路交通设施、装备及桥梁等工程的防洪安全,负责处理辖区内阻水桥梁等工程的改建、拆除和所辖省县级道路、桥涵、排水沟的排水工作;进入紧急防汛期,根据防汛指挥部的命令,组织征调交通运输工具为抢险救灾服务,确保防汛需要;协同公安部门,保证防汛抢险救灾及指挥车船的畅通无阻;负责公路中断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做好非煤矿山、尾矿库、排岩场、矿山采空区、塌陷区及危化品存放区等部位的防范工作,遇强降雨发生时矿区必须立即停止采矿作业,同时加强尾矿库蓄水、排水防汛措施落实的监督工作;杜绝滑坡、垮坝事故的发生;指导、监督生产企业做好尾矿库的安全度汛方案,并监督执行。
县国土资源局:重点做好泥石流防范工作,对全县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并设置警示标识;针对重点危险区域拿出危险地点人员转移研判意见,及时报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决定;负责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领导、防指成员、乡镇区(办事处)发布地质灾害信息。
县环保局:负责供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协调水环境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及善后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涉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及时提供灾区水源污染情况,做好有毒、有害危险废物及水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县卫计局:负责防汛医疗器械和药品储备,负责防汛抢险的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做好灾区卫生防疫、饮用水安全工作;负责做好灾后疫情控制及疾病防治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做好汛期学校危房检查及监管预防工作;督促指导学校做好强降雨期间学生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向学校师生宣传防洪、减灾和救灾相关知识,确保在校师生的生命和饮水安全;负责因洪灾引起的学校、学生受灾等情况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和防汛指挥秩序及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及指挥车辆畅通无阻;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料及破坏水利、水文、通讯设施的案件;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遇特大洪水等汛情紧急情况,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协助做好河道、堤防、水库的清障工作,协助做好抢险救灾的通讯工作。
岫岩供电分公司:负责防汛抗旱电力调配供应、输变电设备设施防洪安全;遇突发性洪涝灾害时,及时调度抗洪排涝及抗灾、救灾所需电力;负责配电电路中断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并协调鞍山供电公司,核查送变电设备受灾情况并统计上报。
岫岩联通公司、岫岩移动公司、岫岩电信公司:负责电信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汛期通讯畅通;及时、准确传递水情、工情、灾情和气象等防汛及预警信息,并做好抗御特大洪水应急通讯预案;负责通信线路中断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钢材、木材等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物资的货源组织调配供应工作;负责因洪灾引起工矿企业停产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服务业局:负责抢险救灾生活用品等的储备及供应工作。
县供销联社:负责做好防汛抢险和生产救灾物资的调运供应工作,加强供销系统储备单位汛期值班管理,确保抢险物资随时调拨。
县粮食局:负责汛期防汛所需粮食、食品、油料的储备与供应。
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负责组建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通讯、交通运输、施工机械等抢险设施设备,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县报社:负责开展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报道经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的汛情、旱情、灾情和各地防汛抗旱动态情况,及时协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公众发布暴雨、台风等紧急警报及防汛、抗洪、抗台紧急通知。
县委组织部、县机关工作委员会:负责督查落实各项防汛指令,查处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救灾、恢复生产中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行为。
县统计局:配合县民政局做好灾情统计等工作。
县石油公司:储备充足数量的油料,保障防汛及抗洪抢险救灾油料供应。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全县河道清障等执法活动;负责河道采砂采金等管理工作;组建机动抢险队伍,承担重大险情的紧急抢险任务。
县旅游局:发生台风、暴雨、洪涝、山洪等自然灾害时,负责督促指导乡镇区(办事处)保障游客安全;负责督促指导旅游景区管理单位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和防汛相关工作,保证旅游设施和游客人身安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岫岩支公司:在暴雨或台风来临之前,及时督促并协助投保单位做好器材、物资、仓库、房屋等防洪、防淹及防台风的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灾后及时做好受灾保户的理赔工作。
县政府应急办:负责防汛抗旱工作信息的采集、研判;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组建防汛抗旱专家库。
生态产业服务局:指导农户做好科技防灾救灾工作,统计设施农业、食用菌等灾情的汇总核查和报送工作。
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负责菱镁、方解石、玉石等特种资源生产销售企业防汛抗旱的技术指导工作,做好此类企业的灾情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内及各乡镇区(办事处)武装部、抢险机动队、民兵依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和上级有关指示,协助地方防汛抗旱抢险和转移危险地区群众,汛情紧急时负有执行重大防洪任务的使命。
3.3.5各乡镇(办事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职责
有关乡镇(办事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并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3.3.6各工作组职责
信息监测组:负责辖区内雨量、水位、工程险情等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监测预警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调度指挥组:负责水利工程的应急调度,抢险人员和物资的调配。
人员转移组:根据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危险区所有人员,按照预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点。
后勤保障组:提供交通、电力、通信等保障,负责了解、收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派工作人员到灾区实地核查灾情,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负责制定驻地部队和全县民兵抢险工作方案,遇大洪水、大险情时,负责协调部队、组织民兵参加山洪灾害防御抢险工作,有序开展抢险救援。
表3-2 工作组(队)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明细表
序号 |
工作组(队) |
成员单位 |
责任人 |
联系方式 |
1 |
信息监测组 |
气象局 |
沈 楠 |
0412-7829046 |
水文局 |
文乾洲 |
0412-7822507 |
||
国土局 |
李景业 |
0412-7824429 |
||
安监局 |
李 雪 |
0412-7802822 |
||
2 |
调度指挥组 |
公安局 |
关宝权 |
0412-7821160 |
水利局 |
李 东 |
0412-7822927 |
||
交通局 |
赵国峰 |
0412-7825333 |
||
武装部 |
白 巍 |
0412-2271356 |
||
3 |
人员转移组 |
武装部 |
白 巍 |
0412-2271356 |
公安局 |
关宝权 |
0412-7821160 |
||
综合执法局 |
孙 岩 |
0412-7622016 |
||
发改局 |
张 群 |
0412-7853832 |
||
经信局 |
王宏杰 |
0412-7837806 |
||
农机局 |
陈立平 |
0412-7829020 |
||
教育局 |
王明奎 |
0412-7852930 |
||
4 |
后勤保障组 |
政府办 |
韩树果 |
0412-7823531 |
卫计局 |
王胜喜 |
0412-7823521 |
||
财政局 |
关 野 |
0412-7823794 |
||
民政局 |
王韶义 |
0412-7822916 |
||
粮食局 |
刘 键 |
0412-7852366 |
||
供销社 |
孙玉涛 |
0412-7822938 |
||
农经局 |
汪志坚 |
0412-7823642 |
||
石油 |
刘 明 |
0412-7802233 |
||
供电 |
刘 宇 |
0412-7504670 |
||
联通 |
蔡 宇 |
0412-7844000 |
||
移动 |
王金月 |
13804120079 |
||
电信 |
董昌松 |
18904120035 |
||
5 |
应急抢险队 |
武装部 |
白 巍 |
0412-2271356 |
4、监测预警
4.1实时监测
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实时监测辖区内降雨、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值班人员要密切关注雨水情,遇强降雨,加密查看。同时,值班人员要密切关注水文预报、天气预报及预警、卫星云图、雷达图、台风等信息。并且在值班期间,上级防办要加强对下级防办、水工程安全管理员的值班、巡查和督促检查。
4.2山洪灾害雨情临界值
根据县辖区内水文部门设置的雨量站历史资料及各流域暴雨特性、地形地质特点等,按照《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的要求分析计算了十几次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相对应的各时段降雨量及前期影响降雨量,确定了在流域下垫面达到饱和时不同流域乡镇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参考值。
1)警戒性预警(准备转移Ⅱ级)雨情临界值确定
(1)县级监测到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或时段降雨量值已远超预警标准,雨势仍然较强,有必要采取人员转移或撤离准备。
表4-1 县级警戒性预警临界雨量参考值
序号 |
乡(镇) |
警报等级 |
临界雨量(mm) |
警报标志 |
||||
1小时 |
3小时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
1 |
石灰窑镇 |
Ⅱ级 |
35 |
65 |
90 |
115 |
135 |
橙色 |
2 |
大房身镇 |
Ⅱ级 |
35 |
65 |
90 |
115 |
135 |
橙色 |
3 |
前营子镇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4 |
龙潭镇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5 |
新甸镇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6 |
雅河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7 |
阜昌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8 |
大宁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9 |
兴隆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10 |
苏子沟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1 |
红旗营子乡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2 |
黄花甸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3 |
清凉山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4 |
朝阳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5 |
哈达碑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6 |
偏岭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17 |
牧牛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18 |
三家子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19 |
石庙子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0 |
药山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1 |
大营子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2 |
杨家堡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3 |
岭沟乡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4 |
洋河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5 |
哨子河乡 |
Ⅱ级 |
55 |
80 |
105 |
135 |
155 |
橙色 |
26 |
仙人咀街道 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2)县气象台发出暴雨短时预报或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警戒性预警,可以采用先短信,后电话、传真、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采用短信、传真的,必须确认收达。警戒性预警要通知到单位负责人、户组长、转移责任人,一般还要通知到其他基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人员。
2)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Ⅰ级)雨情临界值确定
(1)县级监测到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或时段降雨量值连续超预警标准,雨势仍然较强,有必要迅速采取人员转移或撤离。
表4-2 县级紧急性预警临界雨量参考值
序号 |
乡(镇) |
警报等级 |
临界雨量(mm) |
警报标志 |
||||
1小时 |
3小时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
1 |
石灰窑镇 |
Ⅰ级 |
55 |
90 |
115 |
140 |
160 |
红色 |
2 |
大房身镇 |
Ⅰ级 |
55 |
90 |
115 |
140 |
160 |
红色 |
3 |
前营子镇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4 |
龙潭镇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5 |
新甸镇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6 |
雅河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7 |
阜昌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8 |
大宁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9 |
兴隆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10 |
苏子沟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1 |
红旗营子乡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2 |
黄花甸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3 |
清凉山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4 |
朝阳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5 |
哈达碑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6 |
偏岭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17 |
牧牛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18 |
三家子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19 |
石庙子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0 |
药山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1 |
大营子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2 |
杨家堡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3 |
岭沟乡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4 |
洋河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5 |
哨子河乡 |
Ⅰ级 |
80 |
100 |
130 |
160 |
175 |
红色 |
26 |
仙人咀街道 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2)县气象台发出暴雨临近预报或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紧急性预警,可以采用电话、传真、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采用传真的,必须确认收达。紧急性预警要通知到单位负责人、户组长、户主、转移责任人,一般还要通知到其他基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人员。
4.3 预警信息发布及处理
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分告知性预警、警戒性预警(准备转移)和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预警信息。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要根据当地实际,科学分析确定告知性预警、警戒性预警(准备转移)和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预警雨量、水位指标,并适时论证调整。
根据预警信息不同,获取渠道分为从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获取信息和群测群防获取信息两种途径。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
岫政办发〔2018〕41号
各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岫岩满族自治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15日
岫岩满族自治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目 录
1 总 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 2
1.4适用范围 3
2 基本情况 4
2.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4
2.1.1区域概况 4
2.1.2水文气象情况 6
2.2 社会经济情况 6
2.2.1行政区划情况 6
2.2.2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8
2.2.3防治区内重要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 8
2.3 山洪灾害概况 10
2.3.1山洪灾害成因 10
2.3.2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10
2.3.3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10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1
2.4.1 非工程措施现状 11
2.4.2 工程措施现状 17
2.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 19
3 组织体系 21
3.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21
3.2乡(镇)组织指挥机构 24
3.3 职责和分工 24
3.3.1党政首长主要职责 25
3.3.2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26
3.3.3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27
3.3.4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27
3.3.5各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职责 27
3.3.6各工作组职责 34
4 监测预警 37
4.1实时监测 37
4.2山洪灾害雨情临界值 37
4.3 预警信息发布及处理 41
4.3.1预警信息发布 42
4.3.2预警发布方式 45
4.3.3预警实施措施 46
5 人员转移 48
5.1 转移安置 48
5.2 转移路线 48
5.3 转移安置纪律 49
5.4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49
5.5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49
6 抢险救灾 50
6.1 抢险救灾准备 50
6.1.1 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 50
6.1.2 抢险救灾准备 50
6.2 抢险、救灾 51
7 保障措施 53
7.1落实责任制 53
7.2汛前检查 54
7.3宣传教育及演练 54
7.4纪律 55
7.4.1山洪灾害防御纪律 55
7.4.2紧急转移纪律 56
7.4.3灾民安置纪律 56
8附则 57
8.1预案审批 57
8.2预案修订 57
8.3预案执行与发布 57
8.4建议与结论 57
1 、 总 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明确山洪灾害隐患,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防治体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编制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1.2编制依据
(1)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条例》;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
(2)遵循辽宁省出台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地方文件。如下:
《辽宁省水土保持工作细则》;
《辽宁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
《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等。
(3)有关山洪灾害防治方面标准、报告、大纲、技术细则等。如下: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666-2014);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等。
(4)有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1.3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可续编制,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
2 、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南部。东邻凤城市,西接营口市、盖州市,南连东港市、庄河市,北与海城市、辽阳市接壤,距鞍山市区130km。总面积4502km2,阜昌街道办事处为县政府所在地。岫岩县交通通信四通八达,岫庄铁路、丹岫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岫岩县地处辽东半岛,地势北高南低,丘陵起伏,河川交错,地形以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积平原和盆地,低山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8%以上。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9.6m。主要山脉属长白山山脉,从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脉、药山支脉、一棵树岭支脉、弟兄山支脉、大顶子山支脉、骆驼砬子支脉共6个支脉,各支脉的众多分支遍布全县,有名称的山岭500 余座,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m,也是辽南地区第一高峰。
2.1.1区域概况
岫岩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发,建置千余年。早在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 年),设大宁镇,1193年大宁镇升为秀岩县,后改秀岩为岫岩。1947年6月,岫岩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85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岫岩县,设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2年1月划归鞍山市至今。
2.1.2水文气象情况
岫岩县属于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四季比较分明。多年平均气温在6.3℃~6.8℃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12.6℃~14.30℃,年平均最低0.6℃~2.60℃,极端最高气温35.1℃~37℃,极端最低气温-29.1℃~-36.6℃,最热的天气发生在7月,平均气温22.5℃~23.30℃;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9.6℃~13℃。平均初霜期9月27日~10月5日,终霜期5月4日~5月13日,平均无霜136~152天。结冰期较霜期略短,一般11月中旬开始,翌年3月末解冻,最深冻层1.3m。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3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3.4%。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我县境内西北部为暴雨中心,一般暴雨多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而特大暴雨往往发生在7月末至8月初。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25.3mm,年内分配以5~6月为最大,约占年蒸发量的29.8%。
2.2 社会经济情况
2.2.1行政区划情况
岫岩县共辖18个镇和3个乡及5个办事处,共有村委会197个。全县总户数15.06万户,总人口51万人。岫岩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17个民族,其中满族占全县人口90%。岫岩县属满族自治县,享受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
表2-1岫岩县行政区划统计表
序号 |
行政区名称 |
行政村数量 |
自然村数量 |
总人口 |
总户数 |
1 |
牧 牛 |
6 |
90 |
15845 |
4677 |
2 |
三家子 |
10 |
112 |
17715 |
5071 |
3 |
药 山 |
5 |
70 |
12650 |
3623 |
4 |
石庙子 |
9 |
78 |
17144 |
4768 |
5 |
清凉山 |
9 |
100 |
17038 |
5088 |
6 |
黄花甸 |
10 |
105 |
24260 |
7014 |
7 |
大房身 |
6 |
75 |
13736 |
3801 |
8 |
朝 阳 |
7 |
90 |
16421 |
4457 |
9 |
大营子 |
11 |
126 |
22519 |
6758 |
10 |
红 旗 |
7 |
91 |
15115 |
4393 |
11 |
苏子沟 |
8 |
78 |
14439 |
4064 |
12 |
偏岭区 |
11 |
129 |
27246 |
7188 |
13 |
哈达碑 |
13 |
141 |
28965 |
7243 |
14 |
石灰窑 |
10 |
112 |
21493 |
5635 |
15 |
前营子 |
8 |
78 |
13902 |
3773 |
16 |
龙 潭 |
8 |
99 |
15965 |
4237 |
17 |
新 甸 |
9 |
100 |
21379 |
6321 |
18 |
兴隆办事处 |
5 |
75 |
25710 |
6927 |
19 |
雅河办事处 |
5 |
43 |
12873 |
3514 |
20 |
杨家堡 |
7 |
83 |
13389 |
3848 |
21 |
洋 河 |
9 |
91 |
15930 |
4663 |
22 |
岭 沟 |
7 |
59 |
10126 |
2984 |
23 |
哨子河 |
7 |
70 |
9634 |
2828 |
24 |
阜昌办事处 |
2 |
21 |
86663 |
32610 |
25 |
大宁办事处 |
3 |
22 |
8524 |
2441 |
26 |
仙人咀办事处 |
5 |
34 |
10558 |
2706 |
2.2.2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表2-2 岫岩县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序号 |
行政区名称 |
土地面积(km2) |
耕地面积(hm2) |
粮食总产量(t) |
1 |
牧 牛 |
209.64 |
3087 |
9860 |
2 |
三家子 |
217.42 |
3161 |
11174 |
3 |
药 山 |
152.6 |
2505 |
9558 |
4 |
石庙子 |
199.79 |
2621 |
10613 |
5 |
清凉山 |
210.95 |
3244 |
12696 |
6 |
黄花甸 |
176.4 |
4124 |
14802 |
7 |
大房身 |
181.97 |
2593 |
9082 |
8 |
朝 阳 |
205.85 |
3414 |
9852 |
9 |
大营子 |
360.27 |
4533 |
15952 |
10 |
红 旗 |
191.95 |
3289 |
10621 |
11 |
苏子沟 |
168.63 |
3046 |
9065 |
12 |
偏岭区 |
249.97 |
3404 |
12672 |
13 |
哈达碑 |
306 |
4181 |
16120 |
14 |
石灰窑 |
230.73 |
3083 |
9498 |
15 |
前营子 |
193.74 |
2811 |
9623 |
16 |
龙 潭 |
192.46 |
2957 |
10810 |
17 |
新 甸 |
122.17 |
4046 |
12025 |
18 |
兴隆办事处 |
154 |
3824 |
9341 |
19 |
雅河办事处 |
63.2 |
2412 |
4572 |
20 |
杨家堡 |
147.19 |
2836 |
11257 |
21 |
洋 河 |
206.29 |
3621 |
11190 |
22 |
岭 沟 |
119.28 |
2446 |
9488 |
23 |
哨子河 |
138.81 |
3150 |
10348 |
24 |
阜昌办事处 |
22.4 |
224 |
1679 |
25 |
大宁办事处 |
21.5 |
215 |
3785 |
26 |
仙人咀办事处 |
59.6 |
523 |
5517 |
2.2.3防治区重要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
岫岩县防治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119个,主要为学校、卫生室、幼儿园、工矿企业等。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末,初级中学8所,小学39所,幼儿园4所。详见附表2。
2.3 山洪灾害概况
2.3.1山洪灾害成因
岫岩县山洪灾害类型主要有山洪、泥石流等,其成因和特点主要有:
(1)高强度集中降雨产生大量径流汇集后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是灾害最主要的成因。
(2)河床狭窄、坡度陡、地表土层薄等原因导致山洪洪峰流量大、汇流形成快,洪水来势猛。
(3)个别群众防灾意识薄弱,涨水时习惯到河边观看洪水或打捞漂浮物,日常生活中向河道内弃渣、弃料现象屡禁不止,修建的河堤、桥涵、道路、房屋挤占河道,影响河道行洪,电力、通讯等线路距离河道较近,易遭破坏。
2.3.2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岫岩县历史上(自1950年)共发生山洪灾害13次。详见附表3。
2.3.3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岫岩县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类型多、发育程度大,危险性高,对人身威胁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稳定性差,主要威胁附近居民、学校学生、道路车辆、行人生命安全;地面塌陷、地表裂缝及地面沉陷地质灾害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隐患点相对较少,但危害面积较大,主要对矿区周边的居民、耕地、建筑构成严重威胁。
岫岩县西北部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总体山势比较缓和,但局部地区存在陡坡、陡峭山崖及人工形成的陡边坡,山沟多形成浅谷,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矿活动造成局部地区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1、崩塌:易发处多为人工筑路、采石形成的切坡,岩石裸露临空,风化严重,边坡陡峭,在受到强降雨、扰动、冻融等外部作用时,发生卸荷,诱发崩塌地质灾害。
处于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有:通庄公路黄花甸段、关陶线朝阳段及桓盖线岫岩段。
2、滑坡:易发处多为人工切坡形成的陡坡,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均有发生,边坡高度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边坡角大,岩石层面倾向与山体坡向相近,或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地表覆盖物厚度较大或经长期堆积形成较大规模松散堆积物,在强降雨或久降雨时,上覆土体与下伏基岩之间产生滑移面导致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在偏岭境内。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非工程措施现状
岫岩县自2010年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以来,建设并完善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
监测系统共建设县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1套、自动雨量站94处、自动水位站9处、多要素气象站2处。
预警系统共建设26个乡镇(办事处)的预警传真设备及简易视频会议系统、134套乡村无线预警广播、56面锣,179个手摇报警器。
群策群防体系建设共建设简易雨量站248处、44个简易水位站,明确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编制了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各级分包责任制;制作发放了《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山洪灾害宣传栏和警示牌等。组织了实战演练,组织培训乡村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监测预警人员、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等,有效提高了防御山洪的能力。同时,组建了抢险队伍,山洪灾害物资储备充足,系统性进行了防灾演练等工作。详见附表4~7。
2.4.2 工程措施现状
本县区域内有山洪沟共2条(详见附表8),2010年以来进行了部分重点山洪沟治理工作。
2.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易发区域广,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防御困难大。由于我县是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各个乡镇都比较重视山洪灾害的预防,政府在防御工作中也作了大量工作,对有山洪灾害发生的乡镇(办事处)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已经开始治理并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设施设备操作运用不规范,部分技术细节和协调问题急需研究解决,责任体系和制度落实不完善,群测群防宣传、演练组织开展不够,建设规模不足标准不高,通讯保障率需提高,管理维护需进一步加强等,都迫切需要进行改进。
针对岫岩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监测预警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虽然从站点密度上来看,岫岩县山丘区自动雨量站密度已基本满足要求。但需整合水文、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共享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数据的统一性标准;弥补监测站站点分布不均,部分重要河段未纳入监控范围等不足的现状。
重要站点的保障率不高,特别是山区电力、通信等条件限制,对公网通信、电网供电的依赖度较高,往往导致关键时候无法正常使用,需要增加通信备用信道等。
(2)预警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产生的预警,主要在山洪灾害防御等内部使用,对公众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够。山洪灾害预警中心平台虽已延伸至乡镇,但覆盖面仍然不够,现场反馈能力不足。学校、医院等公共场合和人员聚集区预警能力相对不足。有必要结合现场工情采集系统,利用网站、微信、APP客户端等平台,加大对公众的预警发布能力,覆盖人员流动区和临时聚集区。
(3)调查评价成果有待进一步运用
目前,虽然岫岩县山丘区已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发布了成果,但发掘成果运用的效果、加强成果运用的成效等,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评价分析出的预警指标,未经过实际的运用,有必要建设指标率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性率定。
(4)群测群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岫岩县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但随着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群测群防体系每年均需要补充完善;山洪灾害调查成果运用需进一步研究和加强,同时需要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常识的培训、宣传、演练,以提高群众避险意识,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5)基层防御山洪灾害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虽然近年来,岫岩县已经陆续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相关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培训时间较短等条件限制,对乡镇相关专业人员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不够,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加强。
3、组织体系
3.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
总 指 挥: |
孙鹏宇 |
县委副书记、县长 |
常务副总指挥: |
王鹏林 |
县委常委、副县长 |
|
金明龙 |
县政府党组成员 |
副总指挥: |
徐福利 |
县政府副县长 |
|
高海营 |
县政府党组成员 |
|
刘 豹 |
县政府副县长 |
|
李咏梅 |
县政府副县长 |
|
苑振超 |
县政府副县长 |
|
王智德 |
县政府副县长 |
|
周恩满 |
县政府副县长 |
|
辛 锋 |
县人装部部长 |
|
赵佩林 |
县政府党组成员 |
|
韩树果 |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
|
李 东 |
县水利局局长 |
成 员: |
赵朝玉 |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
|
陈 石 |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
|
赵云洲 |
县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
|
张 群 |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
|
王宏杰 |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
|
王明奎 |
县教育局局长 |
|
关 野 |
县财政局局长 |
|
王文军 |
县环保局局长 |
|
李雨峰 |
县城建局局长 |
|
汪志坚 |
农村经济局局长 |
|
刘金霞 |
县统计局局长 |
|
李 雪 |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
|
孙 岩 |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
|
李 勇 |
县服务业局局长 |
|
刘 键 |
县粮食局局长 |
|
王胜斌 |
县旅游局局长 |
|
陈立平 |
县农机局局长 |
|
孙玉涛 |
县供销合作联社主任 |
|
宿晓升 |
县生态产业服务局局长 |
|
刘小辉 |
县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主任 |
|
李景业 |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
|
沈 楠 |
县气象局局长 |
|
白 巍 |
县人武部副部长 |
|
刘 宇 |
县电业局局长 |
|
蔡 宇 |
岫岩联通公司经理 |
|
王金月 |
鞍山移动通信岫岩分公司经理 |
|
董昌松 |
中国电信岫岩分公司经理 |
|
王 刚 |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
|
石连平 |
县报社总编 |
|
王韶义 |
县民政局党组副书记 |
|
赵国峰 |
县交通局党组副书记 |
|
王胜喜 |
县卫计局副书记 |
|
关宝权 |
县公安局副局长 |
|
姜立新 |
县水利局副局长 |
|
马 飞 |
县林业局副局长 |
|
张 强 |
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岫岩支公司经理 |
|
刘 明 |
中油辽宁鞍山岫岩经营部副经理 |
|
祁 进 |
县政府应急办负责人 |
|
于子洋 |
县公安消防大队队长 |
|
何 鑫 |
县武警中队队长 |
|
文乾洲 |
县水文站站长 |
县级防御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行政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对全县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并明确各成员单位分工和职责;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的日常工作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人,指导所属乡镇(办事处)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指挥部组织机构:县长为总指挥、副县长为副总指挥,成员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县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和应急抢险等5个工作组(队)。
3.2乡镇(办事处)组织指挥机构
各乡镇(办事处)防御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乡镇(办事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任总指挥,主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下设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等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
主要职责:在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办事处)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表3-1岫岩县各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警指挥部主要成员
序号 |
乡镇名 |
总指挥 |
副总指挥 |
||
姓名 |
行政职务 |
姓名 |
行政职务 |
||
1 |
牧 牛 |
李树龙 |
镇长 |
高振宇 |
副镇长 |
吴 平 |
武装部长 |
||||
2 |
三家子 |
时本生 |
镇长 |
钟 帅 |
副镇长 |
3 |
药 山 |
姜贞龙 |
镇长 |
孙旬涛 |
副镇长 |
4 |
石庙子 |
张雅琪 |
镇长 |
郎永林 |
副镇长 |
5 |
清凉山 |
石 钰 |
镇长 |
马国义 |
副镇长 |
6 |
黄花甸 |
马永占 |
镇长 |
李 旭 |
副镇长 |
7 |
大房身 |
王舒泽 |
镇长 |
赵一泽 |
副镇长 |
白文兴 |
副镇长 |
||||
王玉海 |
武装部长 |
||||
8 |
朝 阳 |
刘 洋 |
镇长 |
纪子铭 |
副镇长 |
9 |
大营子 |
贾 雷 |
镇长 |
隋大军 |
副镇长 |
李 峰 |
武装部长 |
||||
10 |
红 旗 |
王金海 |
乡长 |
孙大伟 |
副乡长 |
11 |
苏子沟 |
孙晓晓 |
镇长 |
丁振海 |
副镇长 |
12 |
偏岭区 |
姚 飞 |
镇长 |
杨 东 |
副镇长 |
13 |
哈达碑 |
王新宇 |
镇长 |
王 琼 |
副镇长 |
关 青 |
副镇长 |
||||
王君伟 |
派出所所长 |
||||
14 |
石灰窑 |
杨芝涛 |
镇长 |
郑亚洲 |
副镇长 |
15 |
前营子 |
许 航 |
镇长 |
张海峰 |
派出所所长 |
衣胜波 |
副镇长 |
||||
黄威威 |
副镇长 |
||||
16 |
龙 潭 |
关贵权 |
镇长 |
孙 伟 |
副镇长 |
17 |
新 甸 |
李 晟 |
镇长 |
林树森 |
副镇长 |
18 |
兴隆办事处 |
崔喜坤 |
主任 |
罗延宁 |
副主任 |
19 |
大宁办事处 |
关 勇 |
主任 |
徐学良 |
副主任 |
20 |
杨家堡 |
王浩明 |
镇长 |
栾清芳 |
副镇长 |
肖明举 |
副镇长 |
||||
21 |
洋 河 |
徐兆朴 |
镇长 |
赵开威 |
副镇长 |
22 |
岭 沟 |
庞 冲 |
乡长 |
王洪伟 |
副乡长 |
23 |
哨子河 |
李 强 |
乡长 |
刘仁山 |
副乡长 |
24 |
阜昌办事处 |
徐忠仁 |
主任 |
王永刚 |
武装部长 |
25 |
雅河办事处 |
张 威 |
主任 |
叶景章 |
副主任 |
26 |
仙人咀办事处 |
于晓军 |
书记 |
庞宝玉 |
副主任 |
3.3 职责和分工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党政首长负责制。
3.3.1党政首长主要职责
①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辖区内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
②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③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
④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⑤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3.3.2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负责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①贯彻执行有关防御山洪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辖区内的防御山洪工作。
②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部署年度防御山洪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洪职责,落实防洪任务,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山洪准备工作的思想、组织、物资、技术“四落实”。
③遇大暴雨、大洪水等较大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防御山洪抢险工作,减少灾害损失,灾后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生产自救,修复水毁工程。
④督促和帮助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流域规划,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制定本辖区内的防御山洪灾害方案。
⑤按水利工程的分级管理原则,组织落实每次工程的防山洪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⑥进一步完善防御山洪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决策指挥水平,逐步实现防御山洪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3.3.3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工作。
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御山洪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执行同级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②掌握雨情、汛情、灾情,必要时发布洪水警报和汛情公报,编写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报告。
③负责协调、检查、督促各项防汛抗洪和救灾措施的落实工作。
④组织制订防御山洪方案,检查、督促各项防汛抗洪和救灾措施的落实工作。
⑤协助组织防洪抢险队伍,组织防洪信息系统建设;督促、检查和落实有关防洪物资的储备。
⑥组织防御山洪准备工作检查,督促、检查、落实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
⑦组织开展防御山洪灾害宣传,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和清障工作。
⑧完成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3.4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县水利局: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行业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县属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负责组织和督促全县重点水利工程的隐患排查工作,制定全县防汛抗旱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应急处理和水毁工程修复计划的编报;制定全县防洪预案及水利工程运行调度方案,指导重大险情的抢护和水毁工程的修复;提出防汛抗灾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等计划;负责水利工程及设施设备受损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上报工作;负责水产养殖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雨情及天气变化趋势分析资料,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负责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防汛指挥系统及重要水利设施,如需进行防雷安全检测,由气象局防雷中心负责;负责组织开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负责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领导、防指成员、乡镇区(办事处)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土壤墒情信息。
水文站:负责及时通报有关水情、雨情及河流洪水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水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水毁水文设施的修复工作。当岫岩水文站水位将要或已经达到警戒水位74.10米时,要加密观测水文情况,并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向县防指报告土壤墒情及地下水位情况等信息。
县农村经济局:负责农业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应变技术措施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工作;及时掌握农业洪涝旱灾情况,负责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经济作物收益损失评估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做好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灾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对减轻农业灾害损失进行指导;协调安排归口管理的救灾物资,优先保证防汛抗灾的需要。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做好有关防汛抗灾工程、非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立项和投资计划安排等工作(协调安排防汛抗旱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抗洪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计划);督促检查本系统有关单位做好防汛抗旱的资金安排调拨、物资储备供应工作;负责全县防汛抢险及抗旱电力、柴油、汽油等能源计划的调度和工业生产救灾的协调工作。
县城乡建设管理局:负责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及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管理,保障城区供水安全;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作,根据防洪总体规划,组织提供必要的防洪抢险物料;监督、检查市政排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组织做好城区排水管网的畅通,承担城镇防汛指挥部日常工作,配合城镇防指做好辖区内阻水桥梁的爆破拆除工作。
县财政局:协同县防办申报、筹集、安排防汛抗旱和修复水毁工程所需资金,并及时下拨,监督使用。
县民政局:负责受灾范围、受灾人口、受淹区域、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负责救灾和灾民的生活救济安置工作;负责接收救灾款物捐赠和发放救灾款物;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灾情数据审核把关并汇总统一上报。
县林业局:负责林业生产的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自救工作;负责抗洪抢险和抗旱所需木材等物资供应工作,做好林区防汛和汛期所需木材的管理工作。
县农机局:负责组织防汛抗旱机具的储备、供应和调配以及维修,做好农用抗灾机具的技术服务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人员以及洪灾区人员撤退、物资外运等所需车辆的调度、运输工作;负责公路交通设施、装备及桥梁等工程的防洪安全,负责处理辖区内阻水桥梁等工程的改建、拆除和所辖省县级道路、桥涵、排水沟的排水工作;进入紧急防汛期,根据防汛指挥部的命令,组织征调交通运输工具为抢险救灾服务,确保防汛需要;协同公安部门,保证防汛抢险救灾及指挥车船的畅通无阻;负责公路中断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做好非煤矿山、尾矿库、排岩场、矿山采空区、塌陷区及危化品存放区等部位的防范工作,遇强降雨发生时矿区必须立即停止采矿作业,同时加强尾矿库蓄水、排水防汛措施落实的监督工作;杜绝滑坡、垮坝事故的发生;指导、监督生产企业做好尾矿库的安全度汛方案,并监督执行。
县国土资源局:重点做好泥石流防范工作,对全县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并设置警示标识;针对重点危险区域拿出危险地点人员转移研判意见,及时报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决定;负责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领导、防指成员、乡镇区(办事处)发布地质灾害信息。
县环保局:负责供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协调水环境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及善后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涉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及时提供灾区水源污染情况,做好有毒、有害危险废物及水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县卫计局:负责防汛医疗器械和药品储备,负责防汛抢险的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做好灾区卫生防疫、饮用水安全工作;负责做好灾后疫情控制及疾病防治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做好汛期学校危房检查及监管预防工作;督促指导学校做好强降雨期间学生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向学校师生宣传防洪、减灾和救灾相关知识,确保在校师生的生命和饮水安全;负责因洪灾引起的学校、学生受灾等情况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和防汛指挥秩序及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及指挥车辆畅通无阻;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料及破坏水利、水文、通讯设施的案件;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遇特大洪水等汛情紧急情况,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协助做好河道、堤防、水库的清障工作,协助做好抢险救灾的通讯工作。
岫岩供电分公司:负责防汛抗旱电力调配供应、输变电设备设施防洪安全;遇突发性洪涝灾害时,及时调度抗洪排涝及抗灾、救灾所需电力;负责配电电路中断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并协调鞍山供电公司,核查送变电设备受灾情况并统计上报。
岫岩联通公司、岫岩移动公司、岫岩电信公司:负责电信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汛期通讯畅通;及时、准确传递水情、工情、灾情和气象等防汛及预警信息,并做好抗御特大洪水应急通讯预案;负责通信线路中断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钢材、木材等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物资的货源组织调配供应工作;负责因洪灾引起工矿企业停产等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服务业局:负责抢险救灾生活用品等的储备及供应工作。
县供销联社:负责做好防汛抢险和生产救灾物资的调运供应工作,加强供销系统储备单位汛期值班管理,确保抢险物资随时调拨。
县粮食局:负责汛期防汛所需粮食、食品、油料的储备与供应。
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负责组建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通讯、交通运输、施工机械等抢险设施设备,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县报社:负责开展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报道经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的汛情、旱情、灾情和各地防汛抗旱动态情况,及时协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公众发布暴雨、台风等紧急警报及防汛、抗洪、抗台紧急通知。
县委组织部、县机关工作委员会:负责督查落实各项防汛指令,查处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救灾、恢复生产中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行为。
县统计局:配合县民政局做好灾情统计等工作。
县石油公司:储备充足数量的油料,保障防汛及抗洪抢险救灾油料供应。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全县河道清障等执法活动;负责河道采砂采金等管理工作;组建机动抢险队伍,承担重大险情的紧急抢险任务。
县旅游局:发生台风、暴雨、洪涝、山洪等自然灾害时,负责督促指导乡镇区(办事处)保障游客安全;负责督促指导旅游景区管理单位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和防汛相关工作,保证旅游设施和游客人身安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岫岩支公司:在暴雨或台风来临之前,及时督促并协助投保单位做好器材、物资、仓库、房屋等防洪、防淹及防台风的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灾后及时做好受灾保户的理赔工作。
县政府应急办:负责防汛抗旱工作信息的采集、研判;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组建防汛抗旱专家库。
生态产业服务局:指导农户做好科技防灾救灾工作,统计设施农业、食用菌等灾情的汇总核查和报送工作。
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负责菱镁、方解石、玉石等特种资源生产销售企业防汛抗旱的技术指导工作,做好此类企业的灾情统计核查和报送工作。
县内及各乡镇区(办事处)武装部、抢险机动队、民兵依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和上级有关指示,协助地方防汛抗旱抢险和转移危险地区群众,汛情紧急时负有执行重大防洪任务的使命。
3.3.5各乡镇(办事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职责
有关乡镇(办事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并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3.3.6各工作组职责
信息监测组:负责辖区内雨量、水位、工程险情等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监测预警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调度指挥组:负责水利工程的应急调度,抢险人员和物资的调配。
人员转移组:根据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危险区所有人员,按照预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点。
后勤保障组:提供交通、电力、通信等保障,负责了解、收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派工作人员到灾区实地核查灾情,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负责制定驻地部队和全县民兵抢险工作方案,遇大洪水、大险情时,负责协调部队、组织民兵参加山洪灾害防御抢险工作,有序开展抢险救援。
表3-2 工作组(队)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明细表
序号 |
工作组(队) |
成员单位 |
责任人 |
联系方式 |
1 |
信息监测组 |
气象局 |
沈 楠 |
0412-7829046 |
水文局 |
文乾洲 |
0412-7822507 |
||
国土局 |
李景业 |
0412-7824429 |
||
安监局 |
李 雪 |
0412-7802822 |
||
2 |
调度指挥组 |
公安局 |
关宝权 |
0412-7821160 |
水利局 |
李 东 |
0412-7822927 |
||
交通局 |
赵国峰 |
0412-7825333 |
||
武装部 |
白 巍 |
0412-2271356 |
||
3 |
人员转移组 |
武装部 |
白 巍 |
0412-2271356 |
公安局 |
关宝权 |
0412-7821160 |
||
综合执法局 |
孙 岩 |
0412-7622016 |
||
发改局 |
张 群 |
0412-7853832 |
||
经信局 |
王宏杰 |
0412-7837806 |
||
农机局 |
陈立平 |
0412-7829020 |
||
教育局 |
王明奎 |
0412-7852930 |
||
4 |
后勤保障组 |
政府办 |
韩树果 |
0412-7823531 |
卫计局 |
王胜喜 |
0412-7823521 |
||
财政局 |
关 野 |
0412-7823794 |
||
民政局 |
王韶义 |
0412-7822916 |
||
粮食局 |
刘 键 |
0412-7852366 |
||
供销社 |
孙玉涛 |
0412-7822938 |
||
农经局 |
汪志坚 |
0412-7823642 |
||
石油 |
刘 明 |
0412-7802233 |
||
供电 |
刘 宇 |
0412-7504670 |
||
联通 |
蔡 宇 |
0412-7844000 |
||
移动 |
王金月 |
13804120079 |
||
电信 |
董昌松 |
18904120035 |
||
5 |
应急抢险队 |
武装部 |
白 巍 |
0412-2271356 |
4、监测预警
4.1实时监测
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实时监测辖区内降雨、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值班人员要密切关注雨水情,遇强降雨,加密查看。同时,值班人员要密切关注水文预报、天气预报及预警、卫星云图、雷达图、台风等信息。并且在值班期间,上级防办要加强对下级防办、水工程安全管理员的值班、巡查和督促检查。
4.2山洪灾害雨情临界值
根据县辖区内水文部门设置的雨量站历史资料及各流域暴雨特性、地形地质特点等,按照《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的要求分析计算了十几次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相对应的各时段降雨量及前期影响降雨量,确定了在流域下垫面达到饱和时不同流域乡镇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参考值。
1)警戒性预警(准备转移Ⅱ级)雨情临界值确定
(1)县级监测到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或时段降雨量值已远超预警标准,雨势仍然较强,有必要采取人员转移或撤离准备。
表4-1 县级警戒性预警临界雨量参考值
序号 |
乡(镇) |
警报等级 |
临界雨量(mm) |
警报标志 |
||||
1小时 |
3小时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
1 |
石灰窑镇 |
Ⅱ级 |
35 |
65 |
90 |
115 |
135 |
橙色 |
2 |
大房身镇 |
Ⅱ级 |
35 |
65 |
90 |
115 |
135 |
橙色 |
3 |
前营子镇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4 |
龙潭镇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5 |
新甸镇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6 |
雅河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7 |
阜昌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8 |
大宁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9 |
兴隆街道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10 |
苏子沟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1 |
红旗营子乡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2 |
黄花甸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3 |
清凉山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4 |
朝阳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5 |
哈达碑镇 |
Ⅱ级 |
45 |
75 |
100 |
125 |
145 |
橙色 |
16 |
偏岭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17 |
牧牛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18 |
三家子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19 |
石庙子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0 |
药山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1 |
大营子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2 |
杨家堡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3 |
岭沟乡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4 |
洋河镇 |
Ⅱ级 |
50 |
80 |
105 |
130 |
150 |
橙色 |
25 |
哨子河乡 |
Ⅱ级 |
55 |
80 |
105 |
135 |
155 |
橙色 |
26 |
仙人咀街道 办事处 |
Ⅱ级 |
45 |
70 |
95 |
120 |
140 |
橙色 |
(2)县气象台发出暴雨短时预报或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警戒性预警,可以采用先短信,后电话、传真、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采用短信、传真的,必须确认收达。警戒性预警要通知到单位负责人、户组长、转移责任人,一般还要通知到其他基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人员。
2)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Ⅰ级)雨情临界值确定
(1)县级监测到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或时段降雨量值连续超预警标准,雨势仍然较强,有必要迅速采取人员转移或撤离。
表4-2 县级紧急性预警临界雨量参考值
序号 |
乡(镇) |
警报等级 |
临界雨量(mm) |
警报标志 |
||||
1小时 |
3小时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
1 |
石灰窑镇 |
Ⅰ级 |
55 |
90 |
115 |
140 |
160 |
红色 |
2 |
大房身镇 |
Ⅰ级 |
55 |
90 |
115 |
140 |
160 |
红色 |
3 |
前营子镇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4 |
龙潭镇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5 |
新甸镇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6 |
雅河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7 |
阜昌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8 |
大宁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9 |
兴隆街道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10 |
苏子沟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1 |
红旗营子乡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2 |
黄花甸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3 |
清凉山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4 |
朝阳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5 |
哈达碑镇 |
Ⅰ级 |
65 |
100 |
125 |
150 |
165 |
红色 |
16 |
偏岭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17 |
牧牛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18 |
三家子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19 |
石庙子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0 |
药山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1 |
大营子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2 |
杨家堡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3 |
岭沟乡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4 |
洋河镇 |
Ⅰ级 |
70 |
100 |
130 |
155 |
170 |
红色 |
25 |
哨子河乡 |
Ⅰ级 |
80 |
100 |
130 |
160 |
175 |
红色 |
26 |
仙人咀街道 办事处 |
Ⅰ级 |
60 |
95 |
120 |
140 |
160 |
红色 |
(2)县气象台发出暴雨临近预报或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紧急性预警,可以采用电话、传真、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采用传真的,必须确认收达。紧急性预警要通知到单位负责人、户组长、户主、转移责任人,一般还要通知到其他基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人员。
4.3 预警信息发布及处理
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分告知性预警、警戒性预警(准备转移)和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预警信息。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要根据当地实际,科学分析确定告知性预警、警戒性预警(准备转移)和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预警雨量、水位指标,并适时论证调整。
根据预警信息不同,获取渠道分为从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获取信息和群测群防获取信息两种途径。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